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挥洒实践汗水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发布时间:2024-03-11 17:25:17
  2022年4月,集团公司7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乡村一线,全力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一年多以来,他们始终不忘组织的重托,坚持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为展现集团公司乡村振兴工作成果,下乡干部们的风采风貌,集团公司现推出《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特别栏目,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周,都将分享一位集团公司下乡干部的故事与感悟。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故事,来自于衡阳县大安乡挂任党委副书记——谢磊。

  挥洒实践汗水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衡阳县大安乡挂任党委副书记:谢磊

  2022年以来,我市启动“万雁入乡”行动,动员万名干部人才到乡镇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聚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我有幸作为“万雁入乡”群体的一员,深感这既是组织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挂职一年来,我扎实在乡村一线锻炼成长,不断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勤学习、敢担当、善反思、勇拼搏,短时间有大收获。

  感悟一:提高认识,把“挂职”当作“任职”。作为一名挂职干部,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求短时间内做出多大业绩,而是要真正为地方百姓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要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基层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所有关于农业农村的强农惠民政策,努力成为政策解答的“活字典”,基础业务的“行家里手”,并刻苦钻研,把一项项工作计划演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现实。


  ▲谢磊在水大公路的施工现场

  去年底,为提升全乡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我联系并邀请了省农科院专家、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院长到我乡实地指导特色农产品的栽培和包装。道头红薯粉条、木山垅荸荠、天子岭茶油、老母山冰糖柑等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改造已初具规模,实现了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真正“清零”,培育发展帮扶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0多家,带动600余户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要在积累中理清思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不仅仅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更是基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一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试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在乡镇工作中,城乡治理标准化和党建工作都是我的职责,为同时做好这两项工作,我结合党建屋场恳谈会进行城乡治理标准化宣传,全乡共派出16支屋场恳谈小分队,大力开展标准化、新变化专题宣传,累计开展屋场恳谈80余次,传播范围达5000余人。实现乡村治理标准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在总结中坚定信心。基层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勤于总结。做到在总结中识别长短、在总结中鉴别优劣、在总结中开拓创新、在总结中坚定前进的方向。为加强我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党建引领,乡村主导,群众主体,综合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乡村级治理标准化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村干部、工作队成员会议,专题调度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一体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乡标准化办每月编辑发送工作提示,每半年对全乡16个村(社区)进行一次排名打分并讲评,并把评分结果纳入年底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确保该项工作扎实推动。

  感悟二:勇于担当,把实践变成实干。俗话说,“实干者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与老百姓打交道,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想办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要有“想为”的冲劲。干事的前提是想干,有为的前提是想为。挂职干部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警惕“内卷”,拒绝“躺平”,远离“佛系”,在基层一线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我乡镇的油茶林种植之前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组织,也没有规划设计,我与乡镇领导建议协商,通过不间断地走访村民听取意见,多次实地调研其他乡镇的经验做法,现把1.8万亩油茶林连山成片,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集油茶种植、生产、粗加工和“油旅融合”于一体的产业链集群。同时,河龙村曾鑫种养合作社+古井农庄、邹岗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贞福脆柚、马源村特色药材玉竹+羊肚菌种植等也纷纷参照模式形成规模。2022年全乡村集体年度经营性收入预计高达241.07万,各村(社区)平均年收入可达15.06万,同比增长46%,获评衡阳市2022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乡镇。要有“敢为”的闯劲。


  ▲现场督查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我们在机遇面前要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要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去年5月份,为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排查、持续整建并滚动升级,全乡16个村(社区)设置了62个屋场党小组,全年组织了320余名党员干部与1.05万户群众联户结对,召开屋场恳谈会402场,推进民情“大走访”、问题“大排查”、矛盾“大化解”,600余个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党建模式,采取不能 “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联结方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发展中。


  ▲慰问看望困难党员

  要有“勤为”的韧劲。基层工作中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放在心上”的紧迫感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大安乡为优化民生服务,致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了三阳村、河龙村、育塘村(新屋、育塘、育西)三个秀美屋场示范点和大兴、三阳、贵华、龙桥四个村水利建设示范工程点;为提升垃圾转运的效率和环保规格,新增采购铁制环保垃圾桶200余个,增加环卫设备400余件;增设数字标准化平台设备200余件,已为160户大安乡村民实现了移动看家监控,并在乡镇级的安防平台和防溺水平台接入了110个室外公共区域、池塘、河流等水域的视频监控点位;争取相关资金新安装标准化太阳能路灯120个,已全面覆盖大安集镇及洪市高速连接线,大大提高了乡村夜间可见度,使村民出行更方便,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总投资3000余万的大安乡水大公路提质改造项目路基工程全面完工,后续硬化、油化、亮化、美化、序化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750万元的蒸水河风光带和平安岭生态公园全面提升大安整体面貌。

  感悟三:转变作风,把阅历化为能力。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老百姓永远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考官”。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就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用好“后视镜”。工作中要多“回头看”,把工作中的不当处理、过错例子当警示教材,善于把经历变成经验,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要用好“显微镜”。从机关到基层,走出院子,走进田间地头,沉下心来,俯下身去,与村民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交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一起求良方、求对策,在交流过程中服务群众,在解决急难愁盼中践行为民初心。要用好“太阳镜”。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工作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刻纯洁朋友圈、净化社交圈、规矩工作圈,注重小事小节,踏实清白做人做事,真正做一名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任职干部。

  “愿做一棵树,根植百姓中”。我们要珍惜机遇,努力奋斗,加强基层历练,锤炼过硬能力,尽情挥洒汗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谢磊

编辑: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