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市场化融资之桨 扬高新区经济之帆 —— 衡阳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4-11-28 10:56:22
衡阳高新区围绕市场化投融资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园区投资公司的资本优势,在融资服务技术、企业和产业三个方面成效显著。今年1-10月,衡阳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位列全省第一梯队;项目建设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1.2%和431.2%,位列全省前三。
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助力技术转化
为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打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里路”,衡阳高新区充分发挥园区投资公司市场化投融资属性,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10.2亿元为企业量身定制实验室和厂房近30万平方米,不断夯实要素保障,让企业集中资源攻关技术和市场,实现技术突破、产能倍增,先后有4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衡阳凯新特种材料从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研制的氮化硅特种陶瓷,在光伏市场占有率达70%,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隐形冠军”。雁城鸿华电子、衡阳连捷科技、衡阳井恒电子等本土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产值税收连年持续成倍增长;杭州铂科电子从一线地区落户园区,谈判签约仅用数月,未来又将成为新的工业发展爆点。
二、搭桥牵线社会资本助力企业发展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多措并举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撬动社会资本精准链接园区企业,实现融资服务对企业发展周期的全覆盖。
一方面,强化政策协同,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陆续出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实施办法》《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并与衡阳市融资担保集团签订了《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合作协议》,累计已为20余家园区企业提供了贷款融资增信服务,通过园区融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15家企业风险补偿增信担保贷款,协助园区148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0余亿元,园区中小微企业享受到了真正优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扶持资本市场发展,支持企业向更高阶梯看齐。出台《衡阳高新区关于扶持和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实施办法》,完善园区扶持企业上市政策体系,扩大市场化融资和实体经济证券化规模,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境内外上市步伐。截止目前共有上市企业1家(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金则利、金化高容),湖南股交所(“四板”)挂牌企业8家。
三、用好用活基金优势助力产业升级
衡阳高新区积极探索“小管委会+大公司”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管委会战略引领和平台公司市场化投融资作用,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基金”的良性发展格局。
一是转变市场化投融资方向。大力推动衡阳高新控股集团从基础设施承建商向优质项目投资商转变,并以自有资金为杠杆,不断撬动社会资本助力本地企业资本化进程。带动湖南财信、广发信德、兴恒创业等机构,战略融资2亿元助推恒飞电缆、皕成科技园区、金则利等“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助使企业更好利用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加快资本化进程。二是聚焦市场化投融资重心。从强链、延链、补链入手,通过高新南粤基金股权投资,引导中南大学资产管理公司、厦门制造业升级产业基金、广州淡水泉基金等十余家投资机构向优质园区实体产业集聚,为焱鑫有色、星鑫航天等7家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万魔声学解决融资难题,助力园区智能视听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其中4家科技型企业实现了产值倍增,52家企业纳税超31000万元,2家企业的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显著提升,最高增幅达到10%—15%。三是发挥市场化投融资引力。深入贯彻衡阳市委市政府“制造立市”发展战略,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引导优质实体项目落户园区。为国内首家发生器路线提取制备铅212医用核素企业—合肥盛康金素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融资方案,促使企业于今年9月签署协议将生产基地落户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带动下游核医药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填补了高科技医药产业在衡阳地区的空白。今年1-10月,园区还利用“基金+招商”模式引入了中医康养、铭昇环保科技、湖南中科金素等8家高科技、重点纳税企业已顺利落地,总投资达14.8亿元。